根据集邦科技(TrendForce)旗下研究部门WitsView最新终端零售价调查显示,2010年第三季液晶显示器(LCD Monitor)终端平均零售价格为201美元,QoQ增加2.2%,突显传统返校潮促销旺季,价格不跌反升的现象。受第二季的淡季影响,加上欧洲债信危机的冲击,IT产品终端需求急速萎缩,使液晶显示器品牌厂商的高价库存迟迟无法被消化,另外又面临第二季起面板价格逐步下滑的跌价损失,双重成本力道的夹击,经营的相当辛苦。液晶显示器品牌厂商虽于第三季开始策略性调降主流尺寸售价以增加销售量,然在库存成本较高影响下,品牌厂商能做的降价促销幅度相对有限,其中仅以主流尺寸18.5"W及19"W跌幅较大,QoQ分别下跌6.1%与3.2%。由第三季各区域液晶显示器平均零售价格观察,WitsView指出,品牌厂商皆在美国、欧洲及日本区域针对消费市场主流尺寸18.5"W调降10%以上,以刺激销售量。其中,品牌厂商第三季在美国市场降价促销最为积极,除了18.5"W季平均零售价调降10%外,19"W平均零售价亦调降近20%,22"W零售价格也在Acer、Samsung、AOC及ViewSonic等品牌在八、九月间降价促销的影响下,QoQ下跌15.4%。反之,第三季美国市场仅有17"零售价格QoQ上涨28.4%,因上架机种数增多且以高单价产品为主的原因。液晶显示器品牌厂商虽已于第三季进行一波促销活动,然受到欧美返校潮所带动的消费性PC需求并不强波及,加上降价幅度有限,使得终端销售结果不如预期。WitsView预期,品牌厂商为达成年度销售目标,加上高价库存在经过第三季去化后,库存成本压力稍微降低,预期第四季品牌厂商可望释出更强力的降价促销攻势,以争取全年市占率。因应高阶TV产品需求偏光板朝高规格、多样化发展因LED背光 LCD TV 及 3D TV 等高阶TV产品成功进入市场,直接影响面板光学特性的偏光板市场,亦随此趋势衍生许多相关议题。据市场调查机构 Displaybank 的调查显示,随偏光板产品朝高规格化发展,偏光板产品的种类也呈现多样化,厂商在偏光板的技术研发及投资活动亦非常活跃。由于偏光板属位于面板结构最上层的材料,为了减少面板表面的反射及散光现象,业界对偏光板的表面处理有着多样且不同的要求。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偏光板表面会使用AG (Anit Glare)处理方式达到降低反射率的效果,但使用LR (Low Reflection)方式的偏光板产品会呈现较高质感的处理效果,因此近期经过LR处理的偏光板的需求正持续增加;经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整体TV市场中采用LR处理后的偏光板已约占有25%的市占率。![]() ![]() |
WitsView:高库存与成本压力 Q3液晶显示器降价幅度受限
来源:茹旭资讯网